多年的电商平台APP开发经验,使得我和我的团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线上卖货的功能和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几乎所有人都是本着盈利为目的去进行顶层的商业设计。其中有一些干净的,也有一些灰色的。但毫无疑问,至今为止,这些人都没有在电商领域有所成功,甚至一点点的成功。这些人大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部分人做导购:利用淘宝、京东等大厂的电商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做返利。
一部分人做分销:利用差额将商品分销给不同级别的会员,给会员带来利益为目的,让会员为平台拓宽流量。
一部分人做模式:奇葩的拼团逻辑,10人拼团1人中奖,中奖的人获得商品,不中奖的人获得红包奖励。还有拍卖,竞价拍卖,最终一人商品落袋,其余参与人获得竞价过程中的交易手续费。
先说第一种 —— “导购”,干净是干净,但是网上越来越多的返利软件,让大家几乎无从选择,基本上都是拼让利,谁给客户让利多,谁的APP就有优势。

再者,该功能点就是几大电商平台加深垄断行为的一个诟病。看起来让利,最终还是把所有的供货商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其他想进入电商领域的企业根本就越来越远。本身如果自己有一部分供货渠道,也会因为接入了大厂的API接口,链接到大厂的平台上去消费,从而无法留存自身用户。无形中受伤的永远是自己,自己做不大,最终只能沦落到了为大厂打工的局面。个人认为真正想要做电商的企业,其实这种接入大厂API的做法是最不妥当的。

第二种 —— “分销”,相信,很多人对这个词语都不会陌生了,微商、传销惯用伎俩。有些人甚至没有一手的供货渠道,只需要设置会员级别和对应级别的消费利润,让大家以高于自己级别的价格将商品出售给最终用户的一种行为。很多人都是本着利润来的,但是最终受伤的也是这批人。所谓报单,也就是想参与这个游戏的门槛费。或者月卡,年卡等行为。层级不多,推荐裂变能力就弱。层级多,违法不说还会放大产品本身的价值。这种做法的唯一获利途径就是放大产品价值,但一个被远远放大了产品价值的商品,还真的有实际的购买意义么?

第三种 —— “模式”,无论模式多新颖,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模式越深,套路越深,羊毛的成本越高。这些商家利用的是人性,更多的是偏注于人的赌博心理和暴富梦想。10人拼团模式,就是1人买单,9人赚钱,而且除了其他参与的9个人,平台也要赚钱,无形中购买商品的成本直线增加。

竞价拍卖,简直就是再典型不过的“互助游戏”,击鼓传花,传到谁手里烂在谁手里。

以上两种模式为代表,买到商品的人没有一个心情愉悦的,完全背离了消费给人们带来的快感理论。

一、回顾历史

80年代以前,做生意靠的是勤奋。鸡毛换糖,走街串巷。在交通工具不发达的年代,利润的主要体现是体力劳动的付出。此时 劳动付出是利润回报率唯一的正向曲线。

80年代下海经商,除了靠勤奋,还有信息不对称。此时因为部分沿海城市优先搞起了改革开放。很多产品和物件只有少数地区掌握,资源的不对称导致了大家可以南北奔波,通过信息不对称和体力搬运的方式获得销售利润。

90年代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行为已经被扳平了,几乎商品的来源已经不是秘密,大家只能进行价格战争,恶行的竞争使得这10年中销售行业不断的下滑,之所以市场经济还是一片大好,个人感觉是房地产支撑了大半边天,而另一半的天是股市。也就是90年代的时间里,销售领域没有任何发展,甚至在倒退。

2000年,互联网元年,淘宝抄袭ebay,给国人带来了不一样的购物体验。尤其是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成了电子商务这个行业最有效的助燃剂,让电商火箭一飞冲天。人到店的消费模式彻底被改写,“店”真真正正的被搬到了家门口,让消费模式变成了店到人。

各大平台相互竞争,最终存活下来的几家平台:

淘宝=》玩供货商,典型的南方小作坊企业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入住,逐步扩大到大厂入住
京东=》玩物流,打造自己的物流业务,配合直营店快速起步,让用户享受飞一般的“互联网节奏”
拼多多=》玩人性,不想做任何评论
2020年,网红的10年,或许来的晚了一些,本应该在2010年就应该诞生的产物,却在2020年才开始兴起,给了互联网电商一个足够积累财富的时间。因为技术发展受到了瓶颈,无论是基础带款建设还是技术变革。

直播带货、抖音带货,无形中成了新一轮的电商风口。

2021年,疫情的到来,改变了很多人对电商的看法和态度,有些人已经在悄悄的寻找未来下一个10年的新风口了。

二、社区电商

疫情的到来,社区为单位的封闭管理和社区的自营能力充分得到了发挥,社区便利店为单位的供货销售形式得到了广泛用户的认可。我在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也做过类似的想法,并且自己创立一个“社群电商”的名词,与目前的社区电商类似,大致的想法也是以社区为单位的一种点带面,以点画圆的一种门槛人口设定方案。

首先解决楼下超市便利店手工记账和商品咨询等痛点,将传统超市便利店手工管理系统化,解决记帐和支付问题,并配以商品图片和文字描述来减少超市便利店的咨询工作。单纯的把电商平台轻量级化,做到每一个实体商超老板都能接受的成本价格,比如100元/月的包月形式。同时整合微商等资源到目标APP上为商超老板提供供货渠道。

我将这一个想法和方案提供给了我正在服务的一个客户,当时在做一个拼团模式的电商平台,疫情虽然影响了很大多数的行业,但确实影响不到一个在家有网就可以办公的我。

可能是我没有把精华的模型描述清晰,也可能是客户只想尝试她的拼团模型。最终,这个想法没有获得真正的落地。有意识的是,我把这个社群电商的想法分享给很多人的时候,他们可能更记住了社交电商。这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我也不愿意去和这些人做任何的争辩,和傻子吵架,永远都只是傻子才能干的事情。

中国有句古话“30年河东,30年河西”,在互联网时代可能是10年河东,10年河西。如果只有一条河,那么肯定就是河东河西经常轮换。

电商能在10年前把利润搬到了河东,又怎么不可能在10年后有搬回河西呢。我所说的河东就是互联网电商模式,通过各大互联网电商平台将实体店铺干死。河西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实体商超,随时互联网经营理念的深入人心,有一天实体商超会凭借互联网的工具使用战胜平台,将东风再次搬到河西。这一个理念我觉得是肯定会实现了。首先互联网工具得到了普及化认可,实体商铺摆脱平台抽成这将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但究竟这个实体会不会还是原来那个便利店,可能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是线下的物业公司,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个小区用户的精准信息。也有可能是某一个行业领域切入进来的线下店铺,比如洗衣房,比如菜鸟驿站,又比如某品牌火锅连锁超市。积累人脉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服务好自己的客户,维系他并用互联网手段横向和纵向发展业务,这几点缺一不可。

同时,也很庆幸我没有将全部经历投入到社群电商中来,从2020年11月份出现的一大批社区电商垄断APP争相出世,其中不乏美团等大厂的身影。他们从上流垄断了供货商,压榨式的价格战可能会将弱小的我干的五体投地。

三、VR带货

虚拟现实技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还是科幻影片,但他确实已经发展到越来越接近生活,部分应用已经在实验室中得到了普及,随着未来5G带款以及硬件设备的进步,VR技术一定会是一个风口,只不过现在人们受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风速影响,可能很多VR公司坚持不到那一天的到来。目前火的不要不要的视频带货也一定会像VR带货做最终的过度。

随着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把换脸,换发型等操作当成是娱乐,身临其境的旅游景点介绍难道不能触动人们对旅游的热情?在线换发型,满意后到店消费,难道不能为理发店带来更多流量?穿衣打扮,根据身材和尺码自动匹配,360度全景试穿,更能为改变人们对服装消费的热情。可以说VR带货是直播带货的技术延续。未来一定会有一群人往这个方向引领电商的发展。

四、口碑分享

小红书为代表的分享经济,视乎能看作这个行业的鼻祖之一。小红书的成功,证明了将社交和消费整合到一起是完全可行的方案。微商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一定会是口碑分享。这个名词是我自创的,如果要给他起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的话,或许叫做“社交电商”更为恰当。这个概念不是原创,但人们对社交电商的理解多种多样,社交中产生的电商消费模式,用社交来带动消费,这个是本质。但是如何把两者紧密结合到一起,我觉得口碑和分享才是关键。所以我对社交电商的解读,应该就是口碑+分享了。

怎么做到口碑+分享。类比微信社交软件,微博社交软件,人们越来愈多的是用来炫耀,微商的出现推进了社交平台的火爆,同时也加速了微信这种老牌社交软件的死亡,目前人们用微信还能干嘛?即时通讯+支付,这简直就弱化了对“社交”的定位。我不会过多介绍什么是小红书,什么叫“种草”,什么叫“安利”。但这种口碑的分享经济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首先,人们对微商已经产生了质疑,这个是当今信用危机的一种直观体现。各大平台广告商的套路广告也已经麻木了百姓。想想以往的经历,是不是到某点评网站搜索排行都是热销,真正到店体验后发现又是套路广告。

熟人圈子或许才是回归社交的信任本质。设想你生活中真正认识的人分享了一个生活照片,难道你不想去询问他到了哪里旅游,通过什么旅行团去这里才会更便宜。毕竟作为熟人,他还是一个有过经验的人,难道一些建议不会指导自己么。又比如你身边的熟人分享了一个好吃的餐馆,恰巧你也很喜欢这种风格或口味的美食,同样也会想要咨询如何才能得到这样的美食呢。分享是快乐的,身边的熟人也很乐于将自己的美好分享给身边的人。

因此我们想要开发一种系统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

从美食中细分到水果领域作为试错入口,分享到自己美好的生活圈,包括但不局限与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朋友们通过看到分享内容进行点击就可以链接到对应的商品介绍和购买渠道,这简直妙不可言。即解决了分享人推荐商铺、商品等尴尬的问题,也解决了有共同需求的人购买的问题。

分享可以是一个视频短片,可以是几张图片,可以是作者的一些文字描述,其他人点开后看到的主体仍然是分享内容,最后会有一个链接地址,可以打开跳转到对应的商品介绍,这不影响个人做微商的尴尬嫌疑,因为我们是在分享生活。只不过分享生活的同时,由这个口碑分享平台给大家提供了便利的购物链接。重点描述的仍然是生活,而将消费行为保留了起来。

如果说给这种分享链接赋予分销奖励,是不是也会吸引很多微商人群的介入,从而在不影响生活的同时还能带来实际的经济回报。我不知道人人这款社交平台所谓的半熟人社交圈子究竟是如何定义的,毕竟我不认识他们的产品经理,也确实从他们的产品形态上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我想真正的半熟人社交,应该向着我说描述的口碑分享去发展,或许才是成功的关键。

当然,这种口碑分享的行为或多或少对文笔或包装内容有了更深入的门槛,不是以往转发一个图片或文字就可以进行销售的。当然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文笔特别符合您的口味,就算被他“安利”了,是不是也心甘情愿呢。

五、总结

电商平台的未来,目前可以预测会分为3个主流派:

回归实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将推进“社区电商”的建设和发展
技术瓶颈的突破将使得“VR带货”成为可能
互联网信任危机将给“社交电商”带来巨大流量

功能

商品

  1. 用户开始浏览商品,需要有一个商品模块来支撑,给用户展示商品的介绍、价格等等这些信息。

购物车

    1. 用户把选好的商品加入购物车,这个步骤,也需要一个 购物车模块 来维护用户购物车中的商品。

订单

      1. 用户下单肯定需要一个 订单模块 来创建这个新订单。订单创建好了之后,需要把订单中的商品从购物车中删除掉。

支付

  1. 订单创建完成后,需要引导用户付款,也就是发起支付流程,这里需要有一个 支付模块 来实现支付功能,用户成功完成支付之后,需要把订单的状态变更为 「已支付」。

库存

    1. 之后运营人员就可以发货了,在系统中,发货这个步骤,需要扣减对应商品的库存数量,这个功能需要 库存模块 来实现,发货完成后,还需要把订单状态变更为「已发货」。

商品分类

商品种类有多种,所以需要建立

促销

制定促销规则,计算促销优惠。

用户

制定促维护系统的用户信息

搜索推荐

负责商城中,搜索商品和各种列表页和促销页的组织和展示。

报表

实现统计和分析功能,生成报表,给老板来做经营分析和决策使用。

老桥头
刘土地
B2C商城
家政服务